返回
漆永祥: 北大中文系第一课 (2013, 北京大学出版社) 没有评价

1958年教育革命,大鸣大放提意见,我们文学专门化的同学则把注意力放在要求分专业上,即要求成立文学专业,与汉语专业分家,以摆脱被认为是枯燥、繁重的汉语课程。当时系主任杨晦先生坚决不同意,认为学生的知识要博一些,文学与语言有机联系,分专业不妥,反复跟大家辩论。于是杨晦先生一时成为学生鸣放的主攻对象,文史楼里大字报铺天盖地。记得有一张以漫画形式表达的大字报,是我们文学专门化同学的杰作,上面画着一个学生,两手托着两大摞书,一摞标着“文学”,一摞标着“汉语”,累得大汗淋漓,书的上面画着一只大公鸡,两只爪子一前一后分别踩在两摞书上,大字报的标题是“有鸡联系”。这张大字报颇有轰动效应,不少同学都认为讽刺得很“过瘾”,道出了自己的心声。后来常常想起此事,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,书到用时方恨少,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觉得当时我们的思想存在严重的片面性,还是杨晦先生说的“有机联系”在理。专业方向当然不能没有,但学识却不可褊狭,尤其对年轻学子来说,决不可过早用专业把自己禁锢起来;至今回忆,自己学术上的成长,深深得益于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先生和其他著名大师先生“语言文学不分家”、“文史不分家”的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方案的实施。

北大中文系第一课 来自